最高法发布,2025年2月1日起实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来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家庭的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婚姻家庭矛盾也随之呈现出新特点。近年来,家事纠纷案件数量持续高位运行,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近三年来,全国法院审结一审婚姻家庭继承纠纷案件每年大约200万件,占全部一审民事案件的12%左右。其中,离婚纠纷案件更是高达每年150万件,占所有家事案件的近80%。在离婚纠纷中,财产分割成为焦点问题,涉案标的额增大、财产类型多样化,婚姻家庭与财产领域问题交织,疑难复杂案件不断增多,法律适用标准亟待统一。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最高人民法院于2025年1月15日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二)》),并自2025年2月1日起施行。
那么,这部司法解释有哪些亮点需要我们关注呢?它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婚姻家庭生活呢?
图片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律师解读
(一)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有哪些亮点?
1. 明确重婚行为的法律效力
《解释(二)》明确规定,即使诉讼时合法婚姻当事人已经离婚或者配偶已经死亡的,重婚的婚姻亦不能自以上情形发生时转为有效。这一规定进一步强化了法律对重婚行为的否定态度,保护了合法婚姻的权益。
《解释(二)》第一条:“当事人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第一项规定请求确认重婚的婚姻无效,提起诉讼时合法婚姻当事人已经离婚或者配偶已经死亡,被告以此为由抗辩后一婚姻自以上情形发生时转为有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 细化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原则
《解释(二)》在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方面,充分考虑了我国历史文化传统、婚姻家庭现实状况以及相关出资和给予行为的目的性特征,不作“一刀切”规定。
它强调在以出资来源作为分割财产基础的前提下,要综合考虑婚姻关系存续时间、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离婚过错等因素,公平公正处理。
《解释(二)》第八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购置房屋由一方父母全额出资,如果赠与合同明确约定只赠与自己子女一方的,按照约定处理;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房屋归出资人子女一方所有,并综合考虑共同生活及孕育共同子女情况、离婚过错、对家庭的贡献大小以及离婚时房屋市场价格等因素,确定是否由获得房屋一方对另一方予以补偿以及补偿的具体数额。”
3. 规范同居关系析产纠纷处理
对于同居关系析产纠纷,《解释(二)》明确规定,双方均无配偶的同居关系析产纠纷案件中,对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没有约定且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将按照各自出资比例为基础,综合考虑共同生活情况、有无共同子女、对财产的贡献大小等因素进行分割。
《解释(二)》第四条:“双方均无配偶的同居关系析产纠纷案件中,对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没有约定且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一)各自所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知识产权收益,各自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以及单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等,归各自所有;(二)共同出资购置的财产或者共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以及其他无法区分的财产,以各自出资比例为基础,综合考虑共同生活情况、有无共同子女、对财产的贡献大小等因素进行分割。”
4. 规制“离婚逃债”行为,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
《解释(二)》明确规定,如果债务人通过离婚恶意逃债,债权人可以参照适用民法典相关规定,请求撤销离婚协议中的相关财产分割条款。这一规定有效规制了“离婚逃债”行为,保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解释(二)》第三条:“夫妻一方的债权人有证据证明离婚协议中财产分割条款影响其债权实现,请求参照适用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或者第五百三十九条规定撤销相关条款的,人民法院应当综合考虑夫妻共同财产整体分割及履行情况、子女抚养费负担、离婚过错等因素,依法予以支持。”
(二)老百姓需要注意什么?
1.在婚姻家庭中,要增强法律意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遇到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帮助,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2. 理性对待婚姻,珍惜家庭关系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要理性对待婚姻问题。在婚姻生活中,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经营好家庭关系。遇到矛盾和纠纷时,要冷静处理,寻求妥善解决方案。
(三)在婚姻中遇到重婚、家暴,怎么通过司法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遇到重婚行为时:
如果发现配偶存在重婚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重婚婚姻无效。同时,还可以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赔偿精神损失等。
遇到家暴行为时:
如果遭遇家庭暴力,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然后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保护。同时,还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对方实施家庭暴力。在离婚诉讼中,还可以要求对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结语
总的来说,《解释(二)》的发布和实施,为处理婚姻家庭纠纷提供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法律依据。作为老百姓,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理性对待问题,珍惜家庭关系。同时,在遇到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帮助,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有法律问题为节省您的时间,建议您拨打我们的免费律师服务热线:138-1029-1697 与专业律师及时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解答。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上一篇:购二手房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邮箱:
电话: 138-1029-1697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1座4层